2012年12月21日下午1:30,由上海市宗教学会主办的学术讲座活动在上海社会科学院113会议室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姚中秋教授(网名秋风论道)作了题为《为什么儒家不是宗教》的报告,同时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博导、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严耀中教授负责点评。
姚中秋教授首先指出了关于儒家是否宗教的争论由来已久,而围绕儒家的言说主要有两个议题,即儒家是不是宗教,以及儒家应不应该成为一个宗教,前者是一个学术的讨论,而后者可看作是儒家的内部讨论。姚教授对此有显明的态度,即儒家不是宗教,并分六个部分进行了报告。
在第一部分,姚教授回顾了近一百多年来关于儒教的两种言说方式,一是信奉儒家的,一个是研究儒家的。第一种是儒教的立教人,比如康有为;第二种是儒家观念史,宗教研究者的言说,讨论的重点是历史上的儒家是不是儒教。在姚教授看来,过去的三十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回归的历程,特别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比如有人提议应建立中国儒教会,形成儒教徒群体,包括建立儒教仪规等,并已初具规模。对于这种现象,姚教授秉持反驳和反对的态度,他认为即使从策略角度而言,儒家也不应该发展成为宗教。
在第二部分,姚教授讨论了儒家在历史上的社会形态存在方式。他指出儒家在历史上是一个文教体系,孔子崇尚“学”、“教”。儒家是一个儒生的团体,学术和教育的团体,其培养君子的目的也是去,教化普通的百姓,以及担任官员等。以儒生团体存在是儒家存在的基本形态;并以此为基础来教化和管理社会,塑造中国的文明。
在第三部分,姚教授谈到儒教同中国历史上广泛宗教体系的关系。他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四种现象:(1)中国古代存在多元的宗教网络;(2)都程度不等地成为承载儒家文明的载体。(3)儒家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会出现宗教宽容。反之,则会出现宗教战争。(4)儒生会信奉其他宗教。这四种现象可以来证明,儒家不是宗教。儒家和其他宗教不在一个层面,存在着维差。
在第四部分,姚教授反驳了称儒家是宗教的两个证据。一是所谓的“天道信仰”,姚教授指出儒家虽然坚持天道信仰,但“信天并不祭天”。儒家是理性的形而上的信仰,而不是宗教信仰,因此天道信仰不足以支持儒家是儒教。二是所谓的“孔子崇拜”,但文庙是附属于“学”,孔子崇拜只能称是行业性的信仰;因此“孔子崇拜”也不能支持儒家宗教说。
在第五部分,姚教授批判性的指出当前儒家复兴的操作性方案,即进行制度依托,建立中国如教会,其目的只是为了建立一套文教体系。
在第六部分,姚教授提出了自己对复兴儒家的想法,并进一步指出,如果要复兴儒家就更不能宣称儒家是宗教,因为如此以来作为文教模式的儒家就没有资格再介入教育文化领域,否则会造成宗教冲突,进而成为儒家复兴的最大障碍。
姚教授最后指出,中国具有复杂丰富的宗教世界,需要对宗教学进行超越西方宗教理论的第二次思考。中国经验与西方概念应进行双向互动,以此来来提高概念的抽象性。
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严耀中教授在随后的点评中指出,这是一场非常精彩、非常重要的报告。严称自己的观点与报告人相近。严教授指出,儒学同其他宗教不同的是,儒家注重现实关怀,而不是终极关怀。儒家作为现实的政治哲学,同满足永恒追求的意识形态有很大差别。当然儒家也讲天人关系,神道设教;但这是基于理性考虑。儒教的宗教功能从属于政治功能。不过,中国社会中长久以来所存在的有关儒家是否宗教的争鸣不是闲谈,一可启迪智慧,二可符合现实需要。
在随后的讨论中,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葛壮研究员也提到了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教儒化的问题,佛、道、儒、回四教皆通的问题等。上海宗教学会会长晏可佳研究员则指出,儒家文化的复兴不因儒家是否儒教而受阻,而这种争论也恰可成为进一步思考的起点。
随后,其他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学术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