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信箱
首 页
本所概况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科研动态
专家学者
研究生教育
招生简章
导师介绍
学术期刊
上海市宗教学会
学会章程
本届学会理事
学会活动与新闻
下载
本所要闻
+More
21
2024-10
“中国天主教教区的历史沿革及当代中国化特...
2024年10月18日上午,来自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的刘志庆教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总部113会议室发表了一场题为“中...
25
2024-09
宗教所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26
2024-06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宗教中国化实践...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界与社会主义...
科研动态
+More
家族式个人主义——当代儒家伦理践行方式的个体化特征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赵翠翠副研究员近期发表的论文《家族式个人主义——当代儒家伦理践行方式的个体化特征》,关注到如何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难题,成为儒学不断适应社会人心并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契机。百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使中国社会从家庭主义进入了新家庭主义、个体家庭的新时代,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深陷家族利益与情感纠葛的家族式个人主义。这种家族式个人主义受到关系结构及其私人化逻辑的深层影响,通过不同时空背景下的结构性私人化过程,大致形成了依附性、控制性和策略性三种行动逻辑,维系和强化着儒家伦理及其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却悬置了自我意识与人格神圣。如何从传统伦理型人格走向现代平等式个体,在完善个体中建设个体与家庭神圣、个体与国家社会之良好的中介机制及其文化心态,关系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与道德自觉,更关系儒家价值振兴、中国精神建设及中华文明进程的演进。 刊载信息《文史哲》2024年第3期,第108-117页。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宗教中国化心态秩序构成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23BZJ001)
价值累加与叠合秩序——乡村传统宗教与当代乡村振兴的资源整合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赵翠翠副研究员近期发表的论文《价值累加与叠合秩序——乡村传统宗教与当代乡村振兴的资源整合》关注于乡村传统宗教。论文指出乡村传统宗教内含丰富的有益于促进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道德伦理与价值规范,但由于其实践方式及其传承所展现的仪式性私人化特征等,致使乡村传统宗教文化在其社会性与公共性作用的发挥方面颇受局限,同时亦强化了农民行动逻辑的依附性与私人性,此可谓后集体化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建设及其资源整合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充分发挥与整合农村社会包括乡村传统宗教信仰在内的优秀文化资源,促成当代农民行动逻辑从“无公德的个人”转为“有集体理念的新农民”,继而重建乡村不同社会价值之间的正向累加,乃至公共文化及其叠合型公共秩序,对于当前乡村振兴而言至关重要。 论文刊载信息:《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12期,第71—81页。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宗教中国化心态秩序构成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23BZJ001)
从圣堂庙会到民俗文化节——当代上海都市节庆文化空间的重构模式
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群韬博士发表的论文《从圣堂庙会到民俗文化节——当代上海都市节庆文化空间的重构模式》(《上海宗教文化》,2022年第10期),关注于上海都市中的民俗文化,探索如何在保护民俗文化的前提下,有所发展与创新,以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价值。民俗文化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作为上海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传统庙会(又称“香汛”“庙市”“节场”等)通常是依托庙宇及其周围空间、定期举行的群众性节庆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如今,不少传统庙会节庆在经过历史时期的中断之后又得以恢复,并呈现出一种都市节庆文化空间的内在重构特征。如何在当代上海都市社会环境中实现这类民俗文化的综合保护与创新发展,并充分发挥其积极的社会文化功能与现实价值,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恢复举办的上海浦东三林镇圣堂庙会及由此拓展形成的“上海民俗文化节”,是当代上海都市节庆文化空间重构的典型案例。从圣堂庙会到民俗文化节拓展、重构的都市节庆文化空间能够适应现代化都市社区文化生活特点和民众精神文化需求,进而有效拓宽了传统庙会及相关民俗文化元素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发展空间。具体而言,
王群韬助理研究员专著:《殊途同归——明清泽州地区三教庙的研究》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群韬博士的论著《殊途同归——明清泽州地区三教庙研究》,由上海书店出版涉于2022年9月正式出版。 自唐宋以降,中国社会形成了儒释道三教交融互摄的思想文化格局,同时在信仰实践层面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生动形态。传统的宗教学研究,多重视“三教合一”的义理研究,而对庙宇、祭祀实践层面的“三教合一”关注不多。 本书选取明清时期山西泽州地区大量分布的三教庙为考察对象,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记载,对这类庙宇的区域分布、基本类型、规制格局、修建群体以及相关祭祀活动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并寻绎其扎根的地方社会结构与文化习俗的深厚土壤。这种从民间信仰实践出发的观察和研究,可能更接近中国宗教的本质,同时也更能反映出中国宗教文化传统“多元兼容”、“和谐共生”的内在特征。 本书列入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丛书
晏可佳研究员译著:《永恒回归的神话》/ 米尔恰•伊利亚德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晏可佳研究员翻译的《永恒回归的神话》,于2022年3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为世界著名宗教史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恰·伊利亚德在二战结束后至1955年,以法文写作出版了一系列宗教著作,包括《永恒回归的神话》、《宗教思想史》、《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瑜伽:不死与自由》、《萨满教:古老的昏迷术》等。这系列著作几乎涵盖了20世纪所有宗教的重要研究领域,使他成为一名蜚声国际学术界的宗教史家。 本书以传统社会的古人和被打上犹太﹣基督教烙印的现代人对自我存在的不同认识入手,参考了数量惊人的古代文化习俗与学术研究著作,展现原始宗教文化的宗教表达和活动,分析理解其背后的哲学观念。伊利亚德认为,永恒回归的神话及永恒回归的模式,是一切宗教、仪式和神话的一个基本的主体和模式,是初民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中一切循环变异现象的神话史概括和总结。理解“永恒回归”模式,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于人类存在位置的想象,也有助于为现代人摆脱身处历史时间的困境提供某种精神方案。
宗教研究所支部举行与“宗教中国化”研究议题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宗教研究所支部举行与“宗教中国化”研究议题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李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成为我国宗教工作、宗教研究以及宗教界自身发展关注的重要学术和现实议题。宗教研究所支部为提升科研人员对“宗教中国化”研究议题的理解,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深入,于2023年6月9日上午邀请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筑历史和遗产保护专业高曼士教授做“宗教空间与近代江南天主教的中国化——宗教建筑史的视野”主题讲座。首先,高曼士教授通过历史档案研究,回顾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梵蒂冈首任驻华宗座代表刚恒毅(Archbishop CelsoCostantini)推动下,中国天主教建筑风格由普遍的西方哥特式向中国基督徒式样的转变,特别以传教士葛利斯(Adelbert Gresnigt)的宗教建筑设计和实践为例,分享了大量珍稀历史档案资料和图片,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天主教中式或者中西合璧建筑的历史面貌。其次,高曼士教授借助田野调查和档案材料,重点介绍了近代江南地区特别是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具有天主教中国传统意蕴和风格的宗教建筑,如位于上海老城厢的敬一堂等,阐释了近代江南天主教内部在宗教建筑的中国化方面的多元探索和
党建工作
+More
宗教所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09-25
上海社会科学院四支部联合开展 党纪学...
2024-06-26
宗教研究所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4-05-15
宗教研究所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暨支部书...
2023-08-31
宗教研究所支部举行与“宗教中国化”研...
2023-07-17
宗教研究所举行主题教育专题学习暨统战...
2023-07-17
宗教研究所举行主题教育暨领导班子讲党...
2023-07-17
学者观点
+More
专著简介 《中世纪教会济贫法研究》 赵...
2021-11-12
专著简介 《偏移:从荷马到拉辛》 吴...
2021-11-12
译著简介 《伦敦文稿》/西蒙娜•薇依 ...
2021-11-12
学术期刊
+More
《当代宗教研究》
研究生教育
+More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2024年硕士研究生第二场复试通知
2024-04-10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2024年硕士研究生 第一场复试通知
2024-03-29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方案
2024-03-29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通知
2023-04-07
招生简章
导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