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文稿》/西蒙娜•薇依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吴雅凌研究员翻译的《伦敦文稿》,由华夏出版社2020年6月正式出版。《伦敦文稿》尽可能完整地收录了法国思想家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二战期间在伦敦去世以前的文稿和书信(1942年12月至1943年8月)。
在这短短的四个月中,薇依留下数量惊人的文稿:《扎根:灵魂的诸种需求》,《伦敦文稿及书信》,含《个人与神圣》、《我们为正义而战吗?》、《临时政府的合法性》、《人类义务宣言研究》、《新宪法草案意见稿》、《新宪法的基本观点》、《这场战争是一场宗教战争》、《反抗的思考》、《全面取缔政治党派摘要》,《与法国人民命运攸关的殖民问题》等文稿与书信。
相较此前一些未完成手稿或笔记,这些篇目完整独立,一气呵成,谋篇更成熟,尤其走笔中让人感受到为思想寻求语言表述的专注和灵性领悟。其中大多数系为法国抵抗组织撰写的参考材料,内容涉及战争时局和国际形势、法国战后政府重建工作,以及她本人长期沉思的哲学与宗教问题。文稿中追溯发端于1789年的法兰西共和传统,重新审视法国大革命思想遗产中的若干基础概念,倡议起草指引法国国民生活的“人类义务基础宣言”,针对现代性危机提出一种兼具精神性和社会性的“扎根”理论,体现了卢梭为代表的法国启蒙思想传统在现代西方的一种独特继承成果。她在一则笔记中提到某种学说的可能性。不是学说本身的落实,而是学说纲要的构想。“一个人就算毕生写作和检验理念问题,也难得形成一种学说。”困难首先在于找到语言表述。一种思想本是一种行动,但事实通常并非如此,在思想付诸行动之前,我们总是需要落实形名,分辨虚实,乃至形名虚实的障碍也成了思想行动本身。
而《致舒曼的信》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薇依从远离战火的纽约,执意奔赴处于战争中的伦敦的心路历程。信中写道:
“你的来信带给我莫大安慰。眼下我远离大家战斗受苦的地方,我的痛苦因精神上的孤独而倍加深重,已到不能忍受的地步。”
……
“蔓延在地球表面的不幸纠缠着我,重压在我身上,简直让我丧失理智。只有亲身承担相当程度的危险和苦难,我才有可能恢复理智摆脱顽念。这是让我能够工作的前提条件。”
1943年8月24日薇依去世。时年三十四岁。
译著:《伦敦文稿》/西蒙娜•薇依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20年6月。
译者:吴雅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比较古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