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5日,上海市宗教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101会议室隆重举行,80余位学会会员积极参与。年会由上海市宗教学会秘书长葛壮研究员主持,有三部分内容构成:首先,葛壮秘书长做2010年度工作总结,并提议2011年工作计划安排;随后,我会四位资深会员做兼顾学术与实践意义的探讨发言;最后,学会会长晏可佳研究员就本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做总结发言。
简短的开幕致辞后,葛壮秘书长就学会2010年的工作予以了时间性的回顾:(1)1月11日, 09年度学会工作会议召开,并围绕“宗教与上海城市建设”展开学术讨论。(2)5月11日,学会部分成员参与了在复旦大学召开的“文明对话与全球挑战”国际论坛。(3)6月6日,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曹斌主任向学会理事做了有关取缔“万邦宣教教会”的报告。(4)6月29日,来自复旦大学的法籍魏明德副教授为上海市宗教学会及其他有兴趣的学者做了题为“凉山彝族宗教:传统与变迁”的主题学术报告会。(5)8月27日,学会召开第一届学会沙龙,就当时的热议话题“李一”展开讨论,随后,讨论内容经整理发表于“上海社会科学报”。(6)10月21日,上海市宗教学会,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市法治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依法发挥宗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专题研讨会在宝山区顾村镇人民政府举行。作为上海市社联第四届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本场专题研讨会以“如何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为核心主题,循着宗教社会学,宗教法学两个交错的维度,依据前期调研成果,从实证的层面展开探讨。(7)11月20日,由上海市宗教学会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承办的第五届上海市宗教学会青年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作为第一个专门为本市宗教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们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青年论坛”已经走过第五个春秋,因此,不同于以往历届青年论坛,本届论坛由“学术交流”和“回顾展望”两个部分组成。(8)学会的《宗教问题探索文集2009-2010》在各位学会会员的积极参与下即将出版。
对于学会2011年的工作安排,葛壮秘书长认为应积极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交流报告会,青年论坛,提前开展筹备社联主办的“学术活动月”。此外,本年度将举行学会换届选举,如何开展好相关工作,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随后,学会年度学术研讨会展开。(1)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雷泉教授首先发言指出,宗教学会的工作在上海市社联各学会中相当有影响力。学会创建之初,罗竹风老先生带领学会所进行的科研最终解决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政治合法性问题。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历史进程,这是值得学会铭记的成就,同时,更应继承的是罗老坚韧务实的品质,来面对当前的问题,即在宗教成为权利和资本的工具后,如何应对宗教本身合法性与神圣性的缺损。(2)学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丁常云道长就当前宗教工作的新重点“和谐宗教”予以探索性分析。他指出各宗教间存在的差异看似是一种分歧,但各宗教的伦理原则具有高度的趋同性,通过积极倡导共同的伦理价值,其内在矛盾是可以统一的。尽管,各宗教的信仰方式的体现不尽相同,其终极神圣是一致的,通过推动宗教间的交流对话,是有利于促进宗教和谐的。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为实现和谐宗教提供了有益的外在条件。(3)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文学院陶飞亚教授感谢学会对上海大学宗教研究的支持,并向与会会员介绍了近期开展的研究项目,包括对位于上海城乡结合部的基督教堂现实调研,以大学附近的某家庭教会为核心的调研,宗教与恐怖主义研究,以《教务杂志》为核心的近代传教运动的研究,等等。此外,计划今年召开世界范围的“宗教与慈善”学术研讨会。(4)学会理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徐以骅教授围绕着“后宗教时代的中美宗教互动”,指出处于“后宗教时代”的中美宗教互动具有大规模,多元化,象征意义强大的特点,不同于历史上的传教时代,其涉及领域和实质内容已不再限于单一的传教,也不再限于基督教,从而涉及宗教反恐,宗教产品,包括出版物、相关宗教器物等,宗教学术研究,宗教非政府组织等等。此外,徐以骅教授还对“宗教与反恐”,“宗教自由与人权”等在中美宗教互动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从中美两国国情出发予以比较分析。主题发言之后,学会会员对近期“山东曲阜欲兼礼拜堂”引发的争议进行了讨论,表示中国文化历来不乏包容性,在未明确事件的确切情况下,不应随意扩大其“象征意义”,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宗教冲突。
最后,学会会长晏可佳研究员就上述学会工作报告及学术研讨做总结发言。晏可佳研究员首先感谢以上四位发言人的精彩发言,感谢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感谢市社联、感谢予会的学会会员对宗教学会工作的支持。学会继承并坚持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这与学会工作的开展目标是相一致的。结合2011年国家一系列的导向,依据市社联的相关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应予以拓展,加强学理性研究,括展关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