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威胁与跨信仰合作”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一带一路’信仰与和平”亚洲学术对话会议在我院召开

发布者:张靓发布时间:2021-12-07浏览次数:162

 

20211128日,“非传统安全威胁与跨信仰合作”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一带一路’信仰与和平”亚洲学术对话会议在我院顺利召开。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玉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际交流司原副司长吴金光,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日本东亚实学学会副会长、世界儒学联合会理事铃木规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在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时,亟需构建一个涵盖全球气候、卫生健康、全球经济发展、全球安全与发展等多维度的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则符合时代需要,是世界各国在应对全球公共危机、全球风险时代的冷静理性之举措。

 对于郑筱筠提出的多元共生,世界宗教和平会议(WCRP)日本委员会秘书长筱原祥哲以WCRP(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的具体实践为例,介绍了世界宗教界为促进多元共生所做的努力,重点介绍了WCRP日本委员会通过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CCRP),与中国宗教人士所开展的合作。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智大学教授岛薗进与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周星分别介绍了日中两国宗教界在地震救援中的实践,肯定了宗教在公共空间所中具有的建设性作用,但基于两国各自历史经验,都认为宗教介入公共空间需要“适度”。来自泰国的陈丰媛指出,僧侣在泰国环境保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时,首先应建立“心态安全”,佛教强调“内心平静”,可以是建构“心态安全”的思想依托。田艺琼与赵博阳的研究则聚焦于跨信仰合作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复旦大学臧志军教授总结本次会议最终达成了两点共识,一是在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时,宗教等跨信仰合作大有可为二是在促进不同文明持续发展方面,文明共鉴极为重要。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所长晏可佳指出,在以上共识基础上,下一步可以基于信仰与和平的视角,对亚洲共同价值观展开探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亚洲智慧,而中国宗教学界应率先作出相应努力。

 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教授梅森直之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盈等30多位国内外宗教学与相关领域专家参加了会议。